牡丹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花卉,其花大而艳丽,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牡丹不仅仅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更承载了许多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最早的牡丹都长在山巧之中,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曾一度被当地人当成柴烧。在唐代以前关于牡丹的文字记载是非常少的,这是因为最初的牡丹被人们当作一种药物,它被记载在医药典籍上。但是到了唐朝,牡丹突然开始被人们大量栽培,从原本默默无闻的山间野花摇身一变成了国色天香的花王,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唐朝士人为何如此喜欢牡丹,我们可以从以下来分析。
一、 牡丹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唐代牡丹风尚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1、 武则天对牡丹的引种
即武则天是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她以女性身份掌握男人才能拥有的至高权力,其才略和手段完全可与男性比肩。也许她认为自己是具备了“男子之也”,而“牡丹”的寓意正与她自身相配,所以对牡丹青睐有加,甚至乾陵翼马的观翼也选用牡丹纹饰,借牡丹而飞升,死后仍有牡丹相伴。因为喜欢牡丹,武则天将牡丹引种到长安皇宫,又在久居洛阳期间将牡丹引种到洛阳。由于她的影响和推动,使得原本默默无闻的牡丹一跃成为了花中新贵,并在皇宫中出现赏玩牡丹的宫廷文化。武后久居洛阳期间,政治中也移至洛阳,洛阳牡丹也随之兴盛。
武则天之后,长安重新确立了第一政治中的地位,而且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牡丹的主要消费群体—上层社会成员也随着返回长安。能够对牡丹进行记述的大批文人为了仕途发展也多居长安,自然描写长安牡丹的诗文就比洛阳多了许多。这就解释了上文中为何在武则天之后,长安牡丹呈现出蓬勃之势,洛阳牡丹却并非如此的原因。可见统治者对一种风气的形成和盛行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2、 唐玄宗对牡丹的赏爱
初唐时期,战争刚结束,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统治者也比较节俭,经济条件还不足以形成牡丹风尚,所以武则天时期主要是牡丹地位的提升,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了花中新贵,使赏玩牡丹成为了一种新的宫廷文化。但真正促使牡丹风尚盛行起来并传播出去的契机是唐玄宗对牡丹的赏爱。
《龙城录》中就有唐玄宗诏植花万本,不仅如此唐玄宗还让宋单父使牡丹变易千种,宫中大量种植牡丹,进贡新品种,为新品种牡丹命名等。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对牡丹浓厚的喜爱之情,以及喜欢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
唐玄宗不仅自己喜爱牡丹,还将牡丹赏赐给朝中宠臣。如《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唐玄宗赐牡丹给杨国忠,杨国忠因仿效宫廷中的牡丹风尚也在家中建沉香阁专门栽培牡丹的记载。这是典型的上行下效的表现,而且不止杨国忠一例。《酉阳杂俎》中也提到移植白牡丹到长安私宅的例子。可见统治者的喜好对牡丹风尚演变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 符合唐代审美取向
1、 与唐代整体气质相合
唐人对牡丹的偏爱和恩宠远超其他花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牡丹符合唐代的整体气质。
首先,唐朝皇族出自眺西李氏,有鲜卑族血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影响着他们的审美,使他们具有豪迈雄放、疏朗率真的性格特点。
其次,当时的唐朝是整个东方最强大的帝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具有出现牡丹风尚的物质基础。因为人类都是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等物质需要之后,才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的。对牡丹的追捧也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的结果。唐代以前,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处于几百年的动荡不安中,人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生命安全尚且无法得到保证,自然没有必思去追逐欣赏牡丹。到了唐代,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灿‘烂光辉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所以人们对审美的精神需求增多了起来,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牡丹风尚形成和兴盛的沃土。
最后,自然界中的牡丹本就具有一种奔放自然、舒放张扬的姿态,非常符合唐代整体的胸怀气质。
2、 上层社会的喜好引领时代风尚
唐代是一个贵族社会,包括统治者在内的贵族阶层的喜好对社会的整体风尚有很大影响。贵族社会的风尚比市民社会的风尚有更大的趋同性。市民社会个体性更强,喜好会更加多样化,但贵族社会整体性更强,社会风尚是由上层贵族阶层做主导来引领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上层社会的喜好就是那个时代的喜好。牡丹既然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他们的喜爱自然也会带动全社会对牡丹的追捧。
而且,唐代贵族妇女相比其他朝代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在引领社会风尚上有较大影响。这一是因为唐代文化相对开放,尚还没有出现后代严格的礼教约束,意识形态领域相对自由,生活氛围较为宽松。妇女可以衣着男装,也可以和男子们一样涉猎踏春,展露才学,甚至离婚、再嫁也很常见。二是因为出现了女皇帝。在武则天及其之后的一段时期,贵族巧女的地位显着上升。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都可以积蓄自己的势力,手握大权,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才学政略皆通的女官,最著名的当属时称“内舍人”的上官婉儿。
因为唐代受到胡人文化和北朝遗风的影响,胡人社会礼法薄弱,豪爽开放,妇女约束较少,唐代化会受胡人风气影响,妇女们受到的约束也较少。所以在唐代,妇女们尤其是贵族妇女们有更大的自由度以自己的喜好來展示自己,引领时尚。美丽绝伦的牡丹天然受到女性的喜爱。作为女性统治者的武则天本人也非常喜欢牡丹。这些身份地位较高的贵族妇女们自然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去赏玩牡丹。同时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们的喜好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其他人的仿效,让这股牡丹风潮进一步流行开来。所以,在唐代以前还默默无闻的牡丹到这时突然开始被大量栽培,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恩宠。
3、 喜欢雍容繁复的造型
唐人具有喜欢雍容繁复的审美取向。这其实是一个盛世帝国对人们审美造成的影响。中国人有简朴的天性,所以只有在稳定、富裕的环境下才能出现这样有异于简朴的审美。一如唐代妇女梳的高譬,不仅梳理难度复杂,以高为美,甚至还要加入假发来呈现雍容的造型。同样,这种审美反映到花弁上,花瓣层叠雍容的牡丹自然也备受唐人喜爱。
三、受到佛教发展的影响
牡丹与佛教僧人和寺院的联系也是推动其风尚传播的原因之一。
首先,僧人对培育牡丹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良苦用心。康骄《剧谈录》曾记载了慈恩寺中一丛罕见的殷红牡丹,是一位老僧用二千年时间栽培的。范翰《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中也提到白居易刚到杭州时,只有开元寺有僧人惠澄近期从京城移植来的牡丹,其他地方都没有。除了该些明确记载了寺院牡丹是由某位僧人栽培的,还有许许多多为栽培牡丹做出贡献却默默无闻的僧人。这一点从上文数量众多的描写寺院牡丹的诗文就可以看出。
其次,因为佛寺栽有大量的牡丹,而唐代佛寺数量众多,各地均有,所以牡丹也随着佛寺的广泛分布而传播出去。如上文《云溪友议》中就说杭州开元寺的牡丹是杭州第一棵栽培牡丹,可见佛寺对牡丹风尚的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
四、小结
唐代这股牡丹风尚的产生主要受到当时某些独特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牡丹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唐玄宗喜爱牡丹并赐牡丹给杨国忠,使牡丹开始由统治阶层向官僚士人阶层传播。唐玄宗的喜好得到了官僚士人的大量仿效。
在今天,如果我们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牡丹的外在形态符合唐代的审美取向,尤其迎合了引领风尚的上层社会的喜好。从宗教角度,牡丹与佛教具有特殊联系。因为唐代佛教得到较大发展,分布广泛,并且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致使牡丹风尚也随着佛教的传播,普及到一般百姓之中。这些都是唐代会出现牡丹风尚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