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秋华在牡丹园拍摄 (资料片)
“菏泽牡丹甲天下。”每年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都会吸引来自四海的宾朋。这与一个人极力宣传菏泽牡丹有很大关系,他就是著名的牡丹摄影艺术家桑秋华。
桑秋华原本是菏泽供销社职工。1982年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菏泽县工会举办的工人摄影培训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恋上这个职业。
都说单反穷三代 ,当时桑秋华省吃俭用买个海鸥相机,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业余时间走街串巷,顶烈日,冒严寒,乐此不疲。1987年调入菏泽印刷厂,从事专职广告摄影。这期间因工作需要,经常拍牡丹图案的扑克牌。生在牡丹之乡、从小对牡丹情有独钟的他,眼前一亮,从此喜欢上牡丹摄影,一心一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牡丹的专业拍摄上。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菏泽牡丹,让菏泽牡丹走出山东,走出国门,他废寝忘食,坚持不懈,这一拍就是40年。先后有1400多幅作品入展国内外摄影大赛,获奖136次。
“为牡丹立传,为国花塑魂。”是桑秋华对牡丹最深情的告白。
每年谷雨前后,他早起晚归,为抓拍牡丹不同时期绽放的姿态,通常饭都不顾得吃,或者忘记吃。一次,一位好心的花农看他午饭又没来得及吃,便给他送来一碗大锅饭,在他的碗里故意多放了几片肉。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很难得吃到肉,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知道花期不等人,于是白天在牡丹花园拍,夜晚把盆栽牡丹摆家里拍,一天最多睡四个小时,提着一股劲坚持拍完花期。但由于长期的熬夜和过度的劳累,他病倒了,不得不到卫生室打点滴。
就是这种敬业精神,让他完全不顾及个人形象和生命安全。为拍一株并蒂牡丹,他跟拍37天,从花蕾初绽到芳菲凋零;一次拍摄冬天的牡丹,因为雪后结冰路滑,途中摔倒在行驶的汽车前,差点出车祸;冬天拍摄时,他在雪地里一站几个小时,脚冻麻冻僵了都浑然不觉;为拍摄全景牡丹,他登上几十米高的联通信号塔;拍摄同机变化的一秒牡丹视频;为节省资金,他亲自去废品站找材料,买回后找人加工,自己制作道具。入冬前就在菏泽百花园固定多个机位,从下雪拍到花开,光相机就用坏好几部……
田间地头,夕阳余晖,时而看到他和老农攀谈的身影,那是为更好地了解牡丹的习性和品种。1280多个牡丹品种,十大花型,他大都拍过,并精心研究,整理归纳出牡丹图片2万多幅。
2002年建立牡丹图片数据库,他精选200多幅作品无偿捐赠给牡丹园“国花馆”。他先后出版牡丹专著5部,与他人合作出版牡丹图书37部。644种牡丹图片被国家邮政局采用,分别制作成牡丹个性化邮票207枚,明信片233种,邮册1.4万套。牡丹作品《中国牡丹城—菏泽》被央视电视台采用,另外132组牡丹图片被央视《辉煌中国》《中国记忆》《花开中国》等栏目组采用,他拍的牡丹作品《紫气东来》被韩国文化杂志录用。
尤其是近两年拍摄的短视频《国花神韵》,更是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可有谁知道幕后的汗水和付出。短短2分钟的视频播放,其实花费216个小时的素材才完成。每五分钟拍摄一张,一朵花全开的过程,需要20多个小时的拍摄。
当我们看到视频里牡丹花绽放的美丽瞬间,其凝聚了桑秋华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拍摄、输入电脑、整理归纳、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短视频《国花神韵》一经播出,就获得一致好评,仅腾讯网点击率就过5亿。
而历经5年制作的视频新作《国花牡丹》,目前点击率8000万余次。视频播出后反响很大,有电话要拜访他的,有要给他捐款捐物的,他都婉言拒绝。他说:“我热爱家乡的这片土地,更热爱这片土地上盛开的牡丹。拍摄虽然辛苦,但有那么多人喜欢,能为宣传家乡牡丹尽自己一份力,再苦再累也值得。人在世很短,应该为社会留下点东西。所以,宣传菏泽牡丹,让菏泽牡丹走向世界。这是我的使命和担当。”这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让人听了无不动容。
很多海内外人士看了桑秋华拍的牡丹视频和牡丹图片,纷纷留言赞美,表示一定要来菏泽一睹牡丹芳容。桑秋华的牡丹图片成为曹州牡丹代言,成为菏泽的明信片。他拍的牡丹不光是单纯的花朵,更能体现牡丹历经风霜后的雍容华贵、花王的大气厚重,赋予牡丹特别的韵味和故事性。
40多年的风雨兼程,呕心沥血,桑秋华在拍摄牡丹上取得巨大成就。他为菏泽牡丹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赢得了无数荣誉。他的事迹和成就被收录《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桑秋华说:“人也要同牡丹一样,舍命不舍花。宁可死去,也要成功绽放。我要尽我最大努力留住最美好的东西,尽可能地多为社会作贡献。”
现在,桑秋华作为菏泽最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同时还拥有菏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国际霍斯曼摄影协会会员等众多头衔。作为杰出的一代摄影名家 ,他正在规划如何把摄影技术传给年轻人,让更多人爱上牡丹,宣传牡丹。
如今,花甲之年的桑秋华对未来依旧信心满满。桑秋华和他的牡丹故事永远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