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
熨烫
剪裁
刮碾
粘贴
清洗麦秆
马宪荣展示作品
一根根麦秆看似毫不起眼,但在市级非遗项目曹州麦秆画传承人马宪荣面前,经过一双巧手,麦秆能神奇地变成娇媚多姿的牡丹、栩栩如生的花草虫鸟、形态各异的人物……如果不是事先知晓“内情”,很难想象这些画都是由麦秆制作的。
8月22日,记者走进牡丹区吴店镇的非遗工作室里,马宪荣正在对1厘米左右大小的正方形麦秆片进行剪丝处理。“制作牡丹题材的麦秆画最需要精细处理的就是牡丹花瓣和花蕊,必须要手工剪,机器代替不了。”
曹州麦秆画是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其利用麦秆本身自然光泽、纹理的质感等特性,经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贴、装裱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马宪荣制作麦秆画更青睐选用枝节更长的大麦秆,柔软性也更好。制作时,先将麦秆用水浸泡两个小时左右,使其软化,然后剖开整平制成麦秆平片,再经过剪、贴等手法,制作出风景、人物、亭台楼阁等作品,根据画面内容,使用烙片在其上烙出想要的纹路及明暗关系。必要时,她也会用特殊的材料对麦秆进行染色,为作品点缀艳丽的色彩,使其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精致美丽。
“制作一幅复杂的麦秆画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包含选料、制图、勾图等各种工序,尤其是题材涉及花鸟虫鱼、山水好景等大型作品时,靠的还是耐心与坚持。”马宪荣说,麦秆画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及构图想象能力。同时,麦秆画特点是质地不老化、不褪色,完成后嵌贴于画框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和收藏价值。其独特的品质和艺术特征,被许多人作为客厅、卧室等空间的装饰艺术品。
十多年来,马宪荣创作的麦秆画不计其数,工作室也成了小型展览厅。为进一步传承好这门手艺,近年来,马宪荣还经常到研学基地、学校等地开展麦秆画非遗教学课堂,教授学生麦秆画制作工艺。
“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马宪荣表示,在提高自身技艺的同时,今后还要努力探索,积极创新,让更多的人感知传统文化之美、生活之美,让这门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