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

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企业风采 关于本网
主页 > 牡丹交流 >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

作者:
牡丹晚报
来源:
牡丹晚报
2023-07-13 08:12
浏览量:
图片

孙文海在查看紫绒莲长势

开栏的话:

滔滔黄河为菏泽大地带来了肥沃深厚的土壤,也成就了菏泽牡丹的国色天香。

在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不断创新发展中,菏泽牡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气质、独特个性、独特魅力,融合了世家文化、仙子文化、文人文化等元素,具有浓厚的“菏泽特色”。近期,本报开设栏目,深入采访花农、专家,对菏泽牡丹文化进行深入解读。

孙文海、孙景玉、孙广道、孙守敬、孙荣禄,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荣耀。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个家族中的五代人致力于牡丹的种植、养护和新品种的研发,为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已经成为菏泽乃至中国牡丹种植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近日,记者走进曹州百花园,采访了这个“牡丹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孙文海,听他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牡丹故事。

清代老花工育出“紫绒莲”

7月11日,“三伏”第一天,赤日炎炎,曹州百花园内格外静谧。牡丹春发枝、夏打盹、秋长根、冬休眠,从萌动露芽、新枝立蕾,到展叶透色、初开盛放,再到落花育籽,曹州百花园的牡丹旁总少不了孙文海祖孙三代的身影,一株株牡丹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荣耀。

挥汗如雨,花工们在除草中耕,牡丹专家孙文海穿梭其间查看牡丹长势。“这株牡丹名为‘紫绒莲’,是我的高祖父孙荣禄培育,花紫红色,荷花型,花香宜人。”在曹州百花园西南角一株“清代牡丹王”前,孙文海骄傲地说。今年春天花开时,这株“清代牡丹王”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曹州百花园原名“万花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末年郝省谦任曹州总团练时,在家乡洪庙村(今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百花社区)大修牡丹园,周围遍栽桃树、梨树、柿树,搜集牡丹、芍药稀有品种和各种奇花异草,种于园内。他还在园内打井修塘,养殖金鱼、鲤鱼,名为郝家花园。1949年后,当地在明清何家花园、郝家花园等私家牡丹园林的基础上,建立了曹州百花园,园内目前尚存多棵明清牡丹。

据孙文海介绍,孙荣禄当时在郝家花园做花工,培育了不少传统牡丹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紫绒莲”。目前的“紫绒莲”高两米多,冠幅在两米多,枝繁叶茂,上面的牡丹角已经长成。“立秋前后,这些牡丹角就成熟了,我们要采摘下来,扩繁育种。”孙文海说。

孙文海是菏泽知名的牡丹专家,其事迹也被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过,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家族养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其高祖父孙荣禄。他随后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手抄资料。资料上面显示,自孙文海往前追溯,其父亲孙景玉(1934——2019),祖父孙广道(1913——1986),曾祖父孙守敬(1893——1955),高祖父孙荣禄(1870——1928)。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已成为菏泽乃至中国牡丹种植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生培育400多个牡丹新品种

“这株牡丹就是‘景玉’,白色系,花白如玉,游客非常喜欢。”在曹州百花园连廊西侧,孙文海指着一株牡丹对记者说。

“景玉”,这是一个以孙文海的父亲孙景玉名字命名的牡丹品种。记者眼前的这株“景玉”牡丹,高约1.5米、冠幅在2米左右,长势茂盛。

“每次看见‘景玉’牡丹,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为培育牡丹新品种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孙文海说。孙景玉,人称牡丹界的“袁隆平”,耗费40余年的心血,培育了400多个牡丹新品种。孙景玉深受家庭浓厚的牡丹氛围熏陶,孙文海回忆,其祖父自幼就教父亲识别牡丹品种,孙景玉在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够识别上百个牡丹品种。

20世纪50年代,孙景玉进入曹州百花园工作。出于对牡丹的挚爱之情,他一边养护园内的牡丹,一边琢磨新品种的培育。“那时候培育新品种主要是靠自然杂交,也就是花开之后,通过风和蜜蜂进行授粉,秋季结籽后,挑选长势优良的牡丹将牡丹籽收集起来,再进行分类,分开种植。”孙文海回忆。在培育牡丹新品种时,孙景玉天天待在牡丹园内,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因为担心新品种被偷,孙景玉每天不到四点就起床,晚上十二点以后才敢入睡。

从1956年到1996年,孙景玉一直住在牡丹园内,毫不夸张地说,曹州百花园内的多数牡丹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父亲照顾牡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孙文海说。

“赛雪塔”命名为“景玉”

“‘景玉’牡丹是我父亲通过‘人工定向杂交’在1976年培育的。当时,选择的母本是‘宋白’,父本是‘凤丹白’。因为‘宋白’花型特别好看,但长势很弱,而‘凤丹白’是野生牡丹,长势壮,而且开花早,单瓣花粉多,两者正好互补。”孙文海回忆,“选的‘父本’一定要比‘母本’开花早,收取‘父本’上的花粉后要先晾晒两天,再给‘母本’授粉,而且一朵花要连授粉三次才行。”

20世纪70年代,孙景玉新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开花。这种牡丹花初开粉白色,盛开白色,皇冠型,长势强,成花率特高,赛过传统品种“白雪塔”,于是初步定名为“赛雪塔”。1981年,为纪念其作出的突出贡献,“赛雪塔”被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的专家命名为“景玉”。

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花卉展览会上,“景玉”牡丹吸引了众多专家的目光,获得优质新品种奖。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景玉”牡丹再创佳绩,获得银奖。

据了解,孙景玉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先后在各种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银、铜奖及其他大奖,为我国牡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孙文海说,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六七年才能初开花,其中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景玉”牡丹花朵硕大,花开雪白,已经成为白色系牡丹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看到花开雪白的“景玉”牡丹,就会令人想起顶着一头白发、在牡丹园中忙碌的孙景玉。如今孙景玉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因为“景玉”牡丹,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难能可贵的是,孙景玉不仅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菏泽牡丹,还把自己的儿子带进了牡丹园。“当时牡丹园工资低,年轻人不愿意来,父亲谆谆教导‘牡丹是个宝,咱不能丢’。”孙文海回忆,1985年,他被父亲带进曹州百花园,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2004年夏季连续暴雨,牡丹园里积水严重,年逾古稀的孙景玉带领孙文海连续三天往外排水。父子二人每天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已经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泥水了。中科院植物所牡丹专家王亮生研究员恰好在菏泽,看到孙景玉、孙文海在雨中忘我工作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这父子二人真是把园子当成了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