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牡丹的历史,首先要从牡丹的起源说起,有古籍记载的牡丹是“夏帝相元年”,不同考证史料略有差异,但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距今4000余年历史。
“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宋·虞汝明《古琴疏》
这段史籍记载有鲜明的时间标识,“帝相元年”。“相”为夏代第五个王。帝相命武罗伯栽植芍药于后花苑。此处作为观赏花卉的芍药就是牡丹,因为当时芍药的主要作用为药材。此处进贡花卉的目的是让帝相玩物丧志。从观赏角度,古人多贬芍药而颂牡丹。如: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据考证:汉代以前本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秦汉时常以“木芍药”称牡丹,此时牡丹逐渐从芍药中分离出来。一般认为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之前,亦有记载。
——参考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花品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据考证,帝相的王城在帝丘(故帝顓頊之虚,故曰帝丘),即今山东省鄄城县北旧城镇。
“顓帝都帝丘,今山东濮州,旧有陵碑尚存。” ——明·焦竑《焦氏笔乘·古今都会》
“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若是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经·郑风·溱洧》
《诗经》中描写的是上巳节,郑国青年男女穿着艳丽的春装,手拿芍药,成群结队来到溱水、洧水相交的河畔,在这里游春相戏,互结情好。
上巳节是农历的三月三日(又称女儿节),大约是阳历的4月份,正是清明---谷雨时节前后。《隋志素问篇》:“清明次五时牡丹华”;及俗语“谷雨三朝看牡丹,入夏时节赏芍药。”所以诗中所写芍药,实为牡丹。
溱洧交汇处,据考证在现今郑州新郑地区。
所以根据文献记载,牡丹的起源之说有两处,一个是山东菏泽鄄城县,一个河南郑州新郑市(县级市)。与目前牡丹的两大观赏、栽培、集散中心,山东菏泽(古称曹州)和河南洛阳的地理位置,相差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