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

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企业风采 关于本网
主页 > 牡丹交流 >

荣宏君:牡丹“香自苦寒来”,与朝代繁荣昌盛息息相关

作者:
杜春娜 赵丹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7-29 08:27
浏览量:

“牡丹不仅雍容华贵,其实也是励志的象征。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牡丹也是香自苦寒来,牡丹如果没有经过低温的淬炼是不能开花的。” 7月27日下午,文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荣宏君携新作《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亮相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与著名作家、《南渡北归》《岳南大中华史》作者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刘晨芳,以及现场的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明清时期菏泽牡丹、登上历史舞台

荣宏君来自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对他来说,牡丹是童年,是乡愁,是热爱。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多年来,他心中一直有个强烈的想法:创作以牡丹为题材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牡丹,了解牡丹艺术史。

“明清时期,菏泽也就是古曹州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现在,菏泽牡丹也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花色品种最多、保留古代牡丹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地区。”荣宏君介绍,菏泽地处苏鲁豫皖的交界,古代处于黄河中下游,洪水经常泛滥,导致老百姓颠沛流离。但与此同时,黄河泥沙的沉淀也给菏泽提供了丰饶的土壤。这也是后来牡丹在菏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自幼就对牡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荣宏君表示,他在做第一个《百家讲坛》选题时,就想着一定要讲一讲牡丹,因为牡丹文化和中华民族休戚相关。“牡丹文化繁荣往往是一个朝代繁荣的象征,牡丹文化衰败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遭遇重大历史转折的阶段,一朵花见证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兴衰,这朵花的内容含量非常厚重。”

出于对牡丹的深厚感情,荣宏君开始搜集历代牡丹著作,走访牡丹各大名园,采访牡丹栽培专家,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古老牡丹的品种和牡丹的前世今生。

539首牡丹诗歌、编绘成辑

牡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书画、诗词、戏曲,甚至民俗、建筑,可以说无处不在。上到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下到普通的老百姓,对牡丹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当时苏轼就任密州(今诸城)时,大概写了8首咏牡丹的诗词。”荣宏君介绍,因为当时密州城里和城外有温差,一般是城里的牡丹花先开。当时密州城里有一位田员外,他们家的牡丹花先开,苏轼每年先在他们家赏花。这之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城西贺秀才家的牡丹花就开了。“贺秀才好喝酒,他也知道苏东坡好饮。每逢花开时,贺秀才就略备薄酒邀苏东坡喝酒赏花,苏东坡每一次都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也由此就写下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除了苏轼外,荣宏君还现场分享了蒲松龄等历史名人与牡丹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被他记录在书中。事实上,荣宏君以牡丹为线索,涵盖诗词、歌咏、绘画、茶饮、药用、食品等多个领域,串联了中国艺术史上十位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与牡丹有关的作品。其中包括了顾恺之、周昉、宋徽宗、欧阳修、钱选、唐寅、徐渭、蒲松龄、郑板桥、张伯驹等大家。

此外,荣宏君从浩如烟海的诗歌长河中撷取精华,静心挑选从唐朝至现当代271位诗人,把与牡丹相关的539首诗歌编绘成辑。

“牡丹香自苦寒来”、牡丹也是励志的象征

“写牡丹,但不是只写牡丹。讲牡丹,讲的还是艺术史。”荣宏君对牡丹的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书中剖析了牡丹在书画、诗歌、食品、茶饮、药用等领域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岳南在交谈时也评价《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牡丹文化”的研究空白,展示出了牡丹艺术丰厚的文化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作家还将牡丹和励志联系到了一起。“有首歌形容牡丹,‘都说你享尽富贵,哪知你历尽贫寒’。”荣宏君说,北到黑龙江,南到广州都可以种植牡丹,从西藏到青岛也都有牡丹园。

“牡丹花是10月份结芽花苞,但必须经过0℃的淬炼,哪怕零下20℃都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零下气温的萃炼,牡丹不会开花。”荣宏君补充道,“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牡丹也是‘香自苦寒来’,只是这么多年,牡丹的雍容华贵和多姿多彩把它的励志给掩盖、遮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