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

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关于本网
主页 > 牡丹交流 >

绘就菏泽特色“富春山居图”——我市打好乡村振兴突破“攻坚战”纪实

作者:
admin
来源:
菏泽日报
2022-02-14 09:50
浏览量: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菏泽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

不负深情厚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提出的“农业这个优势不能丢”的殷切嘱托,我市把乡村作为最迫切、最有效的突破口,正视现实,激活内力,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五个振兴”,努力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菏泽路径”。

去年,市委书记张新文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需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菏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重大机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振兴  催花牡丹“红遍”全国

“菏泽的催花牡丹色彩艳、花期长……”日前,在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一催花大棚内,李庆博和任素素正在直播带货,夫妻俩介绍的产品是棚内培育的催花牡丹。大棚内,紫二乔、乌龙捧盛、大胡红、鲁菏红等品种催花牡丹含苞待放。除了线上销售,这个棚内培育的牡丹,正在几公里外的花卉大市场热销。

历经600余年的积淀,借助花农的智慧与汗水,菏泽牡丹跨季绽放,给数九寒冬带来融融春光。“花随人意应时开”,菏泽催花牡丹“红遍”全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些外地客商不能来菏采购,花农纷纷开拓线上销售方式,并发明了快递专用泡沫箱,方便牡丹包装运输,且不会对花造成损害,催花牡丹销往全国各地。

“老板,要6盆牡丹,便宜一点吧?”1月26日,菏泽花卉大市场大棚内人头攒动,顾客与花农们讨价还价,挑选心仪的催花牡丹。

“一年就这一个忙的时候,午饭都是随便对付两口。”十样锦牡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忠说,“春节期间,他们基地培育的2万多盆催花牡丹上市,预计销售收入超过二百万元。”

为了不耽误生意,李海忠的妻子把锅灶搬到摊位,抽空下点面条,就是他们的午餐。

从明朝时期的土炕“熏花”,到清朝开始十月“下广”,再到如今设施大棚培育,菏泽的催花牡丹历史悠久。

“菏泽催花牡丹自古有之,近年来成为花农及周边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庞志勇介绍,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异地催花。如今,我市从事催花及销售的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占到全国份额的七成以上。去年,李庆博夫妻的直播间销售牡丹13万株,销售收入达800万元。

一朵花绽放一座城。菏泽立足资源优势,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观赏到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多产业链发展。“以前大田牡丹多为观赏用,现在,我市把牡丹产业链拉长、拓宽,丰富业态、提升价值、创建品牌,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牡丹类食品、牡丹工艺品等牡丹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备受市场青睐。”庞志勇介绍。

产业兴则乡村兴。如今,在我市一批以牡丹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正在兴起,通过大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品牌,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强镇带动  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来到鄄城县,从济董路高速路口向东一公里,便到了凤凰镇许集村,大棚内红彤彤的圣女果挂满枝头,一排排干净齐整的温室大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斤10块,春节果蔬价格都在上涨,正是好时候。”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佳迎有机采摘园负责人陈圣中和工人们一起忙碌着,今年圣女果、黄笋瓜的行情看好,让陈圣中这样的新农人们分外欣喜。

陈圣中种植大棚果蔬十余载,他所在的古泉街道办事处西何桥村,是果蔬种植专业村,许多村民种植大棚果蔬发家致富。现在,西何桥村附近的大棚果蔬种植趋于饱和,租不到合适的农田,陈圣中和志同道合的新农人成立了合作社,通过考察,去年5月份在凤凰镇许集村承包了31个温室大棚,每棚占地1.7亩。

“现在大棚内进入成熟期的果蔬有草莓、圣女果、黄笋瓜等。”合作社股东陈保军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拉进草莓大棚。一垄垄绿油油的草莓苗整整齐齐,长势喜人,随手摘下一颗草莓品尝,香甜四溢。“预计一棚能收3000多斤,草莓采摘将持续到5月份。”陈保军说。

许集村65岁村民张俊芝在棚内忙碌着,家中10余亩地租给合作社,每年每亩地有1000多元的租金,摆脱土地束缚的她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又有一定的收入,“比以前种粮食强多了。”

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模式,不仅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事体验、旅游观光的绿色空间,更为带动凤凰镇传统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趟出新路子。

作为全市重点镇,凤凰镇依托进城务工群众多、适宜土地大规模流转等优势,吸引了总投资13.5亿元的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落户。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数千人就业。

菏泽将20个重点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依法扩权赋能,推动形成“一镇一品”产业格局。特色产业推动重点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滩区迁建 安居乐业新生活

日前,在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村台上,居民陈佰藏到处转了一圈,查看自来水等设施情况。

63岁的陈佰藏是原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开始,他就成了村台社区的监工,大大小小的事记满一大本。搬进新社区,大事小情他还是一如既往关心,家里跟着他的两个孙女,一个在社区小学上学,一个进了社区幼儿园,不用专门接送,他也有了更多时间做起社区服务工作。

住进新社区一年,说起现在的生活,陈佰藏一张嘴还是“以前真的不敢想!”

“生活条件变好,村民反倒不去镇上赶集了。临近春节,大家也不慌着准备年货,门口就是超市,用啥有啥。”陈佰藏带着记者走进广场边上的超市,日用百货、水果蔬菜、肉禽蛋奶,一应俱全。临近晌午,66岁的孙保平掂着猪肉、蔬菜等从超市出来,家里等着下锅。

冬日的暖阳高照,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站窗明几净,输液室里有3个床位和50多张座椅,医生杜学众正给犯了肠胃病的姜瑞银输液。“出门就是卫生室,有个小病小恙也不用担心。”姜瑞银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农村的卫生室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杜学众说,“前几天一位得肺心病的老人家属打来电话,几分钟就到他家里给输上液。”过去,村民生病,距离远的只能“上门看病”,他经常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如今,搬进新社区,老百姓看病拿药方便,有医保的还可以直接在自助机上刷卡办理。

午饭时间刚过,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地毯加工车间内,村民刘春环正在编织毛毯,老板拿着一沓钞票,开始给工人发工资,接过3600元现金,刘春环笑得合不拢嘴。这里生产的羊毛手工地毯大多出口至国外,价格不菲。

2020年9月,三合村、武西庄、毛洼、西周楼、王庄、苏庄6个自然村,2104户村民陆续搬迁至新建成的六合社区。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小学、幼儿园、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齐全。搬离黄河滩,住进新社区,改变的不只是村民的生活,更多的是大家的心气。

“出门就是车间,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不耽误照顾孩子和老人。”刘春环和记者说着,也没放下手里的活儿。

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一应俱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以前,安居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曾经是黄河滩区群众心中的痛。“后迁建时代”的新生活,让曾经“不敢想”的滩区群众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同时,菏泽立足滩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园区化为生产方向,积极推进滩区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滩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打造沿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农村电商  破题县域崛起新路径

在曹县E裳小镇的锦裳翰林阁博士工作室,孟晓霞整理着衣架上的汉服。“现在是汉服销售的旺季,儿童汉服销量特别好。前段时间,还开始了直播卖货,销量也不错。”孟晓霞说道。

在胡春青租用的曹县E裳小镇三号仓库,楼顶一排蓝色巨字“宇宙中心·曹县原创汉服产业中心”,格外引人注目,有外地客商前来,都会在这儿打卡拍照。

2014年,读博士的胡春青和妻子孟晓霞开了第一家网店。2018年,胡春青回到家乡曹县大集镇,和先行回到老家经营儿童演出服的妻子并肩作战。2019年,他们尝试制作汉服,如今已成为当地汉服设计生产领域的佼佼者,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去年,曹县火爆“出圈”,而素有“曹县演出服、汉服电商产业兴起之地”“中国演出服淘宝第一村”的大集镇丁楼村,也跟着火了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生是省人大代表,今年省人代会期间,除了忙着履职尽责外,还要接受一拨又一拨上会记者的采访。

“全村90%以上的人都在从事电商产业,汉服销售量占全国份额的43%左右,演出服销售量占全国的73%左右,带动周边村、周边镇甚至周边县就业人数能有几万人……”任庆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数据统计,作为新近崛起的电商大县,曹县近年来有8万多人返乡创业,曾经的劳务输出大县设有劳务输出办公室,现在这个办公室被返乡创业办公室替代。这些人里有博士硕士、有海外归来的创业者、有子承父业的家族传承人……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有了人才,市场就能活跃起来,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2021年,菏泽市淘宝村、镇数量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农村电商成为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菏泽以崛起的淘宝村,破题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量,努力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

勾勒振兴乡村新画卷,描绘特色“富春山居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振介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来之不易,我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菏泽9个县区被列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里支持以县区为单位打造衔接推进区。我市统筹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集中力量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