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牡丹甲天下”。山东菏泽因遍植牡丹享誉中外,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资料图) 沙见龙 摄
“曹州牡丹甲天下”。山东菏泽古称曹州,因遍植牡丹享誉中外,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如今,在菏泽,牡丹已入食、入茶、入酒,从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围绕牡丹花而形成的“美丽产业”,已成为开启当地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自明清以来,菏泽就是中国栽培种植牡丹的中心,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是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中国90%的牡丹新品种、85%的牡丹出口都由菏泽提供,享有“天下牡丹出菏泽”的美誉。目前,菏泽已形成以种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四大发展板块。
山东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资料图) 沙见龙 摄
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晓奇回乡创业,投身牡丹产业。“菏泽有种植牡丹的传统。规模化种植、销售牡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产业。”李晓奇说,自己放弃高薪工作,说服了家人,回到家乡,就是想打造自己的牡丹产业基地,孵化自己的梦想。
经过22年的努力,李晓奇将原来家人经营不足十亩的牡丹花田,扩展到2200亩。建成种苗及鲜切花出口加工厂房4000平方米,保鲜冷库2000立方米,实验室及办公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牡丹产业园。
李晓奇把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打造成为牡丹产业创新发展的两翼,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本,广泛宣传牡丹产业和牡丹文化,努力推出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牡丹产品,满足公众需求。2016年,他创办的公司同国家油用牡丹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研发了“牡丹籽油冷榨技术”和“牡丹花蕊茶集成生产工艺”。
“曹州牡丹甲天下”。(资料图) 沙见龙 摄
2019年,在李晓奇的带领下,菏泽谷雨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牡丹盆栽花期短、笨重、不易养护等科技难题,实现了牡丹微型化的突破。
“型小、花大、易携带的案头牡丹花一经上市便成为网红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案头牡丹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种苗、花盆、基质等材料供应,这就拉长了牡丹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就业,带动了周边民众致富。”李晓奇介绍说,案头牡丹通过电商进行销售,把牡丹的销售时间从原来的1个月延长到4个月,大大增加了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牡丹产业,增加了当地收入。
菏泽是中国栽培种植牡丹的中心,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资料图) 梁犇 摄
李晓奇在发展自己公司的同时,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牡丹产业带头人,切实推动了当地牡丹产业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李晓奇先后带领当地150多户农民投身牡丹产业,使他们掌握牡丹生产、栽培技术,着力培育他们的“造血”能力,培育出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8人,带动就业262人,其中建档贫困户5户,增加了农户收入,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菏泽是中国栽培种植牡丹的中心,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资料图) 梁犇 摄
记者在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王桥村浩森花木种植基地采访了解到,这里牡丹种植面积近2万亩,涵盖了观赏牡丹九大色系400多个品种,鲜切花芍药30多个品种。该基地现已形成了集牡丹种植、研发、销售、加工、冷藏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牡丹年销售额超3亿元人民币。
王桥村支部书记王建林介绍说,该村是牡丹、芍药的销售专业村,每年的销售量大约占菏泽市的60%到70%,一个园区大约1500亩左右,每天用工量约60到100人,辐射周边贫困户约五六百人左右。“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外出打工没有合适的岗位,我们就邀请他在基地做一些牡丹管理方面的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
牡丹籽油产品。(资料图) 菏泽宣传部供图
如今在菏泽,像李晓奇、王桥村这样的牡丹产业带头人、产业聚集区还很多,他们积极投身牡丹事业,努力增收致富。统计显示,菏泽每年出口到荷兰、美国等市场的牡丹种苗有200多万株。在菏泽从事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人员达10万余人,已研发出牡丹化妆品、牡丹洗漱日化品、牡丹功能性食品等240余种。
牡丹出口示范区。(资料图) 菏泽宣传部供图
2022年4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牡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大力倡导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这一“美丽产业”。
一朵美丽的牡丹花,让菏泽人走上了小康路,让企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路。牡丹作为菏泽的特色产业,早已不是赏花游园这么简单,它已经贯穿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个领域,牡丹经济已经成为了菏泽名副其实的城市品牌。